建设新时代人才高地,让古城迸发新活力


创享投

creationventure


640 (1).png


朱春涛 Chuntao Zhu

创享投资投资合伙人兼华北区负责人


拥有10年以上游戏研发经验,6年自主创业经验以及3年以上早期投资经验。曾就职于金山、腾讯、网易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对游戏,动漫等泛娱乐行业有深刻理解,擅长泛娱乐领域潜力项目的挖掘及产业全方位的资源整合。



8月18日由保定市人民政府、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河北证监局主办的2022中国保定·资本大会正式闭幕,泥藕资本董事杨子江、创享投资合伙人兼华北区负责人朱春涛、保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保定中关村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张曙光、小包智工创始人兼CEO鲍冠羽,围绕“建设新时代人才高地,让古城迸发新活力”,带来他们的独特见解。
8月18日由保定市人民政府、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河北证监局主办的2022中国保定·资本大会正式闭幕。本次大会“以“创新驱动发展,资本赋能未来”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顶尖行业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与金融机构代表为保定发展出言献策,探讨保定产业转型方向,打造资本汇聚黄金平台。

640 (6).jpg


千秋基因,人才为本。在我国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人才也从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角色跃升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角色。当前,保定正以时不我待的发展意识推进产才融合,近两年先后推出“保定人才十条”政策,深入开展“人才领航”行动,不断落实招才引智具体方案,推动建设新时代人才高地。
基于此,泥藕资本董事杨子江、创享投资合伙人兼华北区负责人朱春涛、保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保定中关村园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张曙光、小包智工创始人兼CEO鲍冠羽,围绕“建设新时代人才高地,让古城迸发新活力”,带来他们的独特见解。精彩部分如下:

640 (7).jpg


杨子江(主持):一个创业者在选择城市的时候是一个功课,像有些人选择长三角、珠三角,觉得资源很多,但自己的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地区却未必是一个优势,但在一些并没有足够优势的地方,反倒成为当地重视的项目。
朱春涛:京津冀的城市圈,其实较早前以前比较少讲城市圈,一般讲北上广深,到现在讲变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城市群,这就是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发展的事物就会带来很多的新机会。
张宏兵:今天主要是人才问题,人才流动的变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人才流动变化背后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产业结构的变迁,还有城市发展底层的逻辑。
鲍冠羽: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落地政府给一些友好的政策,像我们这种创新的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新型的灵活就业平台。一旦开始了,后面这几年公司如何做起来?这就都是创业者的事情,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政府牵头做。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创业邦整理(精简):
杨子江:非常荣幸作为本场论坛的召集人,我来自泥藕资本,一家独具风格的新锐创投机构。今天台上也邀请到了朱总、张总和鲍总。首先,还是请三位嘉宾再次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所在的机构。
朱春涛:非常感谢保定的邀请,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好,我们基金一开始从上市公司的CVC脱胎出来的,到现在做了八年了,目前主要分两个板块,一块做科技的投资,一块做文化消费的投资。我们还在学习基金要和地方政府如何合作达成最好的状态,截止目前我们和深圳天使母基金和湖南湘江等国资都有落地合作基金,我们也做了科技结合消费方面的投资,比如像云鲸机器人,我们有一百倍的现金回报,我们在深圳投资的部分项目后续也被国资进行了投资。我们这次来保定,也是希望能和保定擦出一些火花,为保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宏兵:在座的领导、朋友大家好,我来自于保定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我们创业中心在2015年在京津冀设立的第一个创新公司,我们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把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和理念移植到保定来,通过我们托管园区,能够为保定的产业升级贡献我们的力量。现在已经聚集了319家企业,吸引人才300余位,本科以上人才占比60%,一家院士工作站,两家博士后工作站,另外我们非常荣幸是河北省人设听和市人社局授予我们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资质。
鲍冠羽:我是小包智工创始人兼CEO,小包智工是个网约工作平台。2017年成立的公司,我们到目前已经解决了5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是94年的创业者,可能比较年轻一点。
杨子江:从今天这三位嘉宾的服装上可以看出来,投资人、国资背景,创业者呈现出了不同的状态。我先问小鲍总,你作为出生于1994年的年轻创业者,在选择创业发起地时有什么考虑吗?同时你是否也会思考过能给这个城市带来什么呢?

640 (8).jpg


鲍冠羽: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北京创业?我们的业务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雄安新区,之所以选择北京是因为北京的资源比较多。因为我创业当时正赶上2017年的“双创”浪潮,很偶然、也很巧合,我是应届毕业生,我在想我怎么创业?怎么租房子?还得办营业执照,但当时的我知道,在北京有一个办公桌就可以开始工作。我们用“灵活就业”解决了很多人的问题,现在就业是大家很关注的问题,灵活就业是一种解决的手段和方式。在疫情环境下,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没有那么大,尽量的压缩成本,这就导致很多人出现再就业或者灵活就业的问题。我们解决了一些企业用工的难题,比如:临时性需求、季节性需求、专家性需求。我们目前主要服务的是服务业,餐厅、超商超市这类,比如说店长明天需要人,用小包智工App就像打车一样方便,第二天“智工”来了以后扫个码就可以就业。灵活就业是这样灵活的排班,中午在海底捞工作的人晚上就能在全聚德工作。我觉得我们创造了很多的价值。
杨子江:可以看出小鲍总在介绍自己项目的时候真的是自信满满,也确实带来了很多价值。创业者也好,人才也好,或者更广大的知识分子也好,他们在选择自己开始的地方,更看重的是这个城市带来的资源。一个城市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多少资源成为他们评判的标准。那么,张总,您作为代表北京的一部分资源转移到保定来,刚才薛书记也提到了保定人才引进的政策,请问您在工作进展当中有哪些具体的落实,或者未来有什么计划呢?
张宏兵: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今天主要是人才问题,人才流动的变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人才流动变化背后有两个意义,一个是产业结构的变迁,还有城市发展底层的逻辑。按照以往,在工业时代是人跟着产业走,以保定为例,保定的乐凯胶片,我在去乐凯展厅参观的时候,有一个数据让我印象深刻,在顶峰时刻有60%的人从全国各地来到保定,在工业时代,八大厂吸引全国的人才来到保定建设,这是人跟着产业走的时代。现在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围绕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等,这种新兴产业是产业跟着人走,因为这些核心技术掌握在科研人员手里,哪里宜居,哪里生态好,人就去哪里,同时项目、资本也会跟着去。如果想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就业者,还是要根据人才流动的大趋势,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因为我从北京外派到保定,在保定服务了七年半的时间了,保定有几个大的优势,比如说区位优势,离北京很近,高铁缩短到39分钟,6月21日又开通了保定到北京的通勤交通。现在保定的重要战略地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京雄保的建设,包括保定提出再造新保定的理念。第三大家都提到了17所高校,有非常丰厚的产业基础,有大量的科研平台和毕业生,有非常大的人才支撑。第四是保定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明确保定招才引智的工作思路和举措,这对保定来说都是重大利好。
杨子江:通过您刚才给我们的介绍,我们应该给保定市委市政府点个赞,制定丰厚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政策的确非常不容易。刚才提到一个话题,人和产业流动的问题,我想问一下朱总,北京跟深圳的产业形态和人才构成还是有明显差别,这几年的发展,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的讨论比较多,能不能通过您工作中的经验,分析一下这两地的人才变化以及预判。
朱春涛:刚才主持人提的词非常好,京津冀的城市圈,其实较早前以前比较少讲城市圈,一般讲北上广深,到现在讲变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等城市群,这就是都市圈的发展过程,发展的事物就会带来很多的新机会。昨天我们在讲,东莞之于深圳,苏州之于上海,雄安之于保定之于北京这种逻辑。从我自己的体会去讲,我是1982年出生,2004年毕业参加工作,我是成都本地人,后来去珠三角、长三角打工创业,再后来来到北京。我作为一个毕业生出来选择的时候预期是什么?我选择一个城市的时候不止是房价、税收,更多的是未来的发展是怎样的。一个毕业生选择第一份工作考虑最多的是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因为那时候一张白纸,有无限的希望和可能,他会选择一个更可能实现他的预期的城市来落脚。大部分年轻人会首选这四个经济圈的城市,但你到了这个城市做什么,能不能发挥你的用处?如果选择都市圈非中心的地方,是否创业成本会更低,能获得政府的支持更多,他们的可能的生存空间就会更大,比如说小鲍总说每月增长30%,这是非常诱人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在这样的环境能够跑出来。企业之所以成为独角兽是因为它被市场认可,只是依靠政府和资本的扶持,一旦遇到市场化竞争的情况下,你不能应对市场化的挑战,结果这就都是一个泡沫。城市之间抢人抢企业很卷,各地政府都在做招商引资,一个是因为土地财政的转型,税源的转型,以及2019年发布的城市化建设的任务需要完成,这是政策原因,我们作为资本来说,一方面来说要学习利用这样的机会,另一方面希望和政府协作,帮助这个城市真正的发展,完成从土地财政变成真正的企业税源。
我想表达的是对于我们投资机构来说,我们希望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当中找到除了核心城市之外的洼地,能够给予早期项目,或者早期的企业、年轻人才的存活空间、机会的地方进行投资,我希望能和这样的企业和政府进行联系和合作,给城市新的希望,带来新的活力。
杨子江:我很有感触,像朱总也好,我们也好都是做早期投资的,时常会遇到很多创始人非常优秀,但是由于资金的问题,在选择地区时就会有不同的考虑。在今天的大会上,像小鲍总的项目这么好,在会后一定会有人把他抓住。我们觉得无论是创业者也好,人才也好,资金也好,政府也好,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相互理解。我这次来保定最直观的一个感受是没想到保定离北京这么近,对于张总的理解是七年半时间的往返真的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像我们在北京想碰面四十分钟也不一定能见到。一个创业者在选择城市的时候是一个功课,像有些人选择长三角、珠三角,觉得资源很多,但自己的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地区却未必是一个优势,但在一些并没有足够优势的地方,反倒成为当地重视的项目。在理解这件事情上面,不仅是创业者人才方面,还有政府的推进,这样一个大会推到大家面前也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理解创业者,还要理解当地,在推项目的时候成功率就会提高。今天和君的郑总也提了很多的新思路,这个模式非常新颖,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想用更多的方式把人才引进来。
我想问张总一个问题,您在七年半的过程当中,能不能举一两个例子真正的实现当地的转换,成长很快的例子,给我们一些信心。
张宏兵: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把北京的资源挪到保定来,我举一个例子,北京大学半导体研究中心半导体项目,三个北大的博士在保定创业,他们依托于北京大学研究中心的导师资源,首先有地缘优势,核心团队的人是保定人,选择创业的时候选择了保定中关村,跟着我们一起来到保定,回乡创业,现在发展得非常好,从初创产业到现在的6000万,保定也给他们130亩的土地,打造半导体的产业园区,这是北京大学的科技转化项目落地保定,扎根发展的非常好的案例。
第二个案例是挖掘培育金融领域,他们进入我们园区的时候,已经量产了,对军方供货,他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打造航空工业的产业园区。我们来到保定以后,挖掘本地的企业,助力他们转型升级,另外把北京更多的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项目到保定落地,这是我们通过人才的招引、资源导入、产业聚集,对保定的产业升级做出我们的贡献。
杨子江:可以听得出来张总在介绍这些项目的时候非常自豪,我们也能猜到无论是北大的团队也好,还是创业者也好,是非常喜欢这些项目的,这也离不开保定政府的支持,才使他们发展得越来越好。小鲍总,在你的创业过程当中,有没有对你印象很深刻的政策帮助,或者你希望的是什么样子的?
鲍冠羽:因为我们创业在北京、在中关村,同时也是青年人创业,从一开始我注册这个公司就特别方便快捷,作为当时的毕业应届生来讲是非常好的政策,否则连开始都没有;但是一旦开始了,后面这几年公司如何做起来?这就都是创业者的事情,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由政府牵头做。
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落地政府给一些友好的政策,像我们这种创新的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新型的灵活就业平台。我也看过其他城市的灵活就业平台发展的情况,具体在地的很多团队不知道怎么做,大家只能模仿别人去做,比如我们小包智工就常被抄袭。灵活就业平台不只是一个APP,不只是一个网站,本身是有一套商业模式的。我在2017年创业,前面三年都在打磨商业模式,不断问自己:我必须要实现什么?我让工作者体验什么?要让一位工作者打开手机可以查到哪家便利店需要用工,这当中的打磨需要很漫长的过程。
除了政策之外,假设我要落地保定,是不是也能获得一些支持?比如说各地政府目前都在推行的“灵工驿站”,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其实只需要复制成功的模式就行了。比如说北京、上海一线城市,我们拼命做花店、酒店、仓储物流等等服务业。但是保定还有其他的产业,比如雄安新区的建筑行业,这些产业也是可以做的,不同城市的产业不同,但也都能实现灵活就业。灵活就业与传统劳动关系的模型不同,可能每个月、每周只工作一次,结算、打卡、或者产生纠纷怎么办?社保怎么办?我们如何获得支持和认可?这个支持就是我们需要的,像我们这种企业确实能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不需要给我多少钱和补贴,因为我已经把这个商业跑起来。这个支持其实就需要政府的一个态度就可以了。
杨子江:我大概听明白了,体现了一个创业者普遍的心态,尤其对于年轻创业者,应届毕业生只需要态度的肯定以及更简单的开始,因为最难的是开始,无论是行业资金的认可、态度上的认可,对他们来说是最难的一件事情,这反倒对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政府都是服务型政府、专业型政府,更多的官员愿意去企业当中走访、调研,了解科技的动态。但我们也不能给政府更多的要求,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政府有政府的功能,有时候就需要机构跟政府做一个配合。作为GP的投资机构从专业性上给政府提供更多的项目源、信息源、智囊团的服务,在这个过程当中,朱总分享一下在跟当地做服务的时候,有没有更好的案例?
朱春涛:我们机构基本投两种人,一种是有很好的产业资源有深度认知和逻辑,包括很好的上下游资源等,另外一种就是像年轻人是一张白纸,学习力强,创业欲望足够旺盛。我可以分享两个案例,一个是在深圳,我们其实把英特尔的一组核心工程师连家带口挖到了深圳,现在已经落地了,成长非常快速,去年按一个多亿做的,今年是二十多个亿,也获得了国家资本的后续投资,这个团队一开始是几个人,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人,在深圳做了大的办公室,这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案例,这就需要机构和国家携手,把一个人一个团队从海外搬到国内,这不只是一个机构就能做到的,或需要政府层面的操作,对这种行为的支持。这个案子墨芯科技,我们把人从美国挖回来,我们差不多有接近一年的落地时间。再举一个案例,我们把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的第一名和北航的动画系第一名的工作室投资改组成一个公司,在毕业之前就给他们签好SPA,一毕业就去公司做创业。这个公司一开始不是特别顺利,2019年抓到抖音比较好的点,现在也是抖音商业价值排行榜的第一名。但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比如说有个北京的团队CEO半夜睡不着给我打电话交流焦虑,为什么呢?因为团队面临了很多压力。生存压力太大,大部分文化消费行业的从业者很难在北京买房,保定的房价我看才一万多,如果他核心成员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焦虑,公司会遇到一些问题,他的核心成员不能买房买车流失的问题,小学解决不了上学流失的问题,这不是说我给你免税,给你房子能解决的问题。公司是合同的集合,合同的底层是人,城市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连结空间,一个城市的丰富度足够好的话,才可以出现企业,企业才有机会。我们希望能在保定打造好的模式,把年轻人留在保定,保定的高校丰富,人才是非常足够的,这些人毕业之后如果留在本地发展,本地给他足够的扶持、招引措施,我觉得可以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希望和留下的理由。保定的产业结构非常清楚,这里面有没有一些机会让年轻人、科学家引到这边来?因为保定有更好的交通环境、住宿环境、空气、水,不用都闷在北京,这都是一些可做的事情。一方面从宣传发力,一方面从政策发力,能够帮助这些人认识到保定的好处,在保定落地,进一步的把产业做推进。
杨子江:朱总分享的确实是体现了我们看很多问题的态度,听上去选择的逻辑很相似,但具体到某个城市、某个行业、某个创始人又产生了不同。像现在零零后的创业者已经拿到头部机构的资金支持了,不管是海外名校还是国内名校生,有些在大一大二就拿到了OFFER。在场的各位观众,如果有问题的话,也欢迎你们向我们的嘉宾提问。
周总:我向张总请教一个问题,因为您是北京和保定中关村这边,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用一个学生是北大科技园河北负责人,北大科技园在石家庄,那边做得比较成功,想在河北省之内再想一个地方,当时问我哪个地方最好?我当时说保定,于是他跟保定洽谈,具体情况不了解了,我知道的是北大科技园在设置的时候会有一些讨论或者要求。现在保定某个园区,政府对他的条件和标准也有了,结果双方谈来谈去就是落实不了,我觉得北大科技园,如果说能在保定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是招项目、招团队,另外是孵化项目,包括政策服务、投资。从您对北京和保定了解的情况,您给点建议,如果这个事想办成的话,应该怎么推动?这个事如果能推动的话,北京、上海会有很多的资源,我也能帮着去引进来。
朱春涛:很明确的回答您,可以把我的联系方式给到北大科技园石家庄的负责人,非常欢迎我们能够强强联手,北大科技园能够落到保定中关村项目。第二,不知道具体在操作过程当中遇到什么问题,但就我在保定工作七年半的感受来说,同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保定和石家庄相比,确实有突出的优势。跟政府的沟通或者洽谈过程当中,没有抓到政府的需求,或者说北大名气很大,就像中关村来到保定的时候,我们也要跟政府谈合作模式,我们要找到政府的需求点和契合点,把园区的产业定位、功能定位,能够为本地做出什么样的支撑,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路径,这样在沟通和洽谈过程当中,跟政府配套的支持,政策、载体、扶持的方方面面找到契合点,这其实是需要沟通的技巧和流程的。在这方面,我非常愿意协助北京各类的资源入驻到保定来,后续可以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但是我觉得保定是遇到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包括现在对于跟北京的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引擎之一,还是有很大的可能往前推进的。
杨子江:谢谢薛部长,也让我们非常有幸见到了现场办公。下面有请三位嘉宾,每人用简短的话为今天的论坛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鲍冠羽:我是第一次来保定,昨天晚上刚刚到。我很惊讶保定竟然有九百多万人,我们做灵活就业的,我觉得有人就有希望,尤其,是有很多年轻人。所以我也祝福保定能有更好的发展。
张宏兵:保定的人才通过三个途径,第一是政策、第二是环境,第三是产品留住人,我作为从北京中关村派到保定来,服务保定七年半,我们希望继续做好企业、政府、机构之间的桥梁,为我们园区,有志来保定就业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一个环境,为保定的发展打造一个高速发展的舞台。
朱春涛:两位说得非常好,非常全面,我也是第一次来到保定,非常诧异,我才知道保定有一千万人口,17所高校,昨晚的莲池夜话也安排得非常好,整体的活动都安排的非常周到,感觉保定人民非常纯朴善良,很有韧性。从我的角度来说,能够在保定做一些投早投小的扶持工作,帮助保定人民在本地找到生存机会和发展机会,如果能往保定引进的话,希望能擦出火花,希望能够在保定有实实在在的项目,能够实实在在的把一些项目引进到保定。
杨子江:谢谢三位!确实,我们这次来到保定,感受到了保定的热情,也感谢主办方对我们的照顾。更重要的是我们期待保定能够拥抱人才,因为人才激发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资本赋能未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论坛,谢谢大家!

作者:优企酷